更新时间:2021-03-02 11:43点击:
春节期间连续几天“霸占”热搜的河南春晚舞蹈节目《唐宫夜宴》,诠释了大唐盛世的风采与韵味。欢快的音乐声中,10多名身着盛唐服饰的少女乐师嬉戏打闹,为夜宴准备着节目……短短5分多钟的舞蹈,妆容、衣裙无不精致复刻盛唐风貌,引得很多爱美之人想要模仿,淘宝上,同款服饰已在热销。妆怎么化?裙怎么穿?背后有什么深层的文化含义?让专家来教你。
始于魏晋的“斜红”,从伤痕演变成时尚之妆
《唐宫夜宴》中,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代少女形象,演员们身上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,嘴里含着棉花,而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,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“斜红”。
什么是“斜红”?服饰史学者、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,这是一种面部妆饰。面妆之俗,商周时已有,隋唐五代尤为盛行,分为画眉、抹粉、涂脂、妆靥、额黄、斜红、花钿、点唇等名目。“斜红妆始于魏晋时期,宫女薛夜来得魏文帝宠信,某日魏文帝在水晶屏风后看书,薛夜来一不留神,面部撞到了屏风,在治疗中,太医使用的药物中琥珀屑较多,上款愈合后留下红色的痕迹。原本以为会破相损色,但是没想到因祸得福,红色让其脸颊红润,稍加妆饰,更加动人。宫女纷纷效仿,因损伤而来的伤痕反而成了时尚之妆。”黄强说,到南北朝时此妆正式定名为“斜红”,南朝梁简文帝《艳歌篇》中写道:“分妆间浅靥,绕脸傅斜红。”到了唐代,此妆盛行,成为一种颇受女性喜欢的妆饰。
唐代斜红妆。受访者供图
“斜红”怎么化?黄强介绍,此妆以胭脂描绘而成,所施部位在鬓眉之间,两边各一,形如满月;有作繁杂状似伤痕;也有作卷曲花纹者。如果要像唐代女子那样完成一整个化妆步骤,那么需要如下操作:敷白粉(铅粉)、抹胭脂、画黛眉、贴花钿、点面靥、描斜红、涂唇脂。
除了“斜红”,唐朝流行的妆容可多了!包括桃花妆(桃红妆)、酒晕妆(晕红妆、晕妆)、芙蓉妆、血晕妆、时世妆、宫样妆、北苑妆、泪妆、胡妆等等。
唐代酒晕妆。受访者供图
襦裙齐胸束,更显得身材亭亭玉立
“鬓云欲度香腮雪,衣香袂影是盛唐。”《唐宫夜宴》的造型灵感,来源于河南博物馆中的一组唐三彩乐俑,演员们穿的是一袭红绿“撞色”的唐代齐胸襦裙。
“唐代的裙子因为裙长,裙腰束得很高,胸以下的身体全部为宽裙所笼罩,显得女子身材亭亭玉立。”黄强说。裙子在唐时穿戴范围很广,普及率甚高,不仅皇室成员穿戴,民间妇女也穿裙子。如今从《簪花仕女图》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等绘画以及历史文献记载中,都可以看出裙子在唐代服饰中的重要作用。隋唐时期,裙子非常盛行。黄强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著《绣罗衣裳照暮春——古代服饰与时尚》中提及,原因有四:裙子宽大,穿戴自由,可以适配多种服饰,这是它的适应性;这一时期的女裙,款式甚多,想什么造型,就有什么造型,这是它的多样性;裙摆随风飘动,有飘逸之感,这是它的美丽性;裙子款式多,染纺工艺也达到了对染色的随心所欲,色彩丰富,这是裙子的色彩艳丽性。“四点概括起来就是裙子的艳丽,漂亮。‘长裙随风管’反映了这种风尚。”
除了裙子,唐代女子也喜欢着胡服、穿男装。《旧唐书·车服志》中急躁:“或有着丈夫衣服、靴衫,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。”这一风尚盛行于唐玄宗开元、天宝年间。胡服是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服装。唐代国力强盛,风气开放,不仅不排斥外来文化,反而广为吸纳。唐代的新装、时装不少是西北少数民族或中亚各国乃至波斯的服式,唐代通称“胡服”。胡服淡化性别差异,男女通用,适用性广。
江苏服饰文化故事,有很多可以搬上舞台
《唐宫夜宴》引发热潮的背后,是主创团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。“服饰与妆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”黄强说,中国服饰包含文化、历史、科技、美学等多种内容涵,是内涵丰富、寓意深刻、体系完备的文化系统。俗话说“人靠衣裳马靠鞍”,穿衣扮美,展现风采,衣饰美化必不可少。
文化讲究传承,服饰与妆容亦然。今天T台服饰走秀,发式与妆容有不少借鉴传统妆容的。“唐人脸上涂胭脂的方法类似今日女性涂腮红的化妆法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汉服,尽管汉服概念尚有偏差,但总体上也是对于传统服饰文化的推动。河南春晚《唐宫夜宴》走红,运用现代传媒技术、精心的编排,向社会展示了传统服饰之美。这说明传统文化、服饰的魅力原本存在,但是需要新思维诠释、新技术融合、新媒体传播,才能让当下人重新认识其价值,并展现其魅力。展示的多了,认识的多了,自然可以出圈。”黄强说。
《唐宫夜宴》的走红也带来更多思考和启发。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服饰文化繁荣,是否也可以打造类似的精品?黄强说,江苏展示古代服饰的名画的实物与故事很多,如顾恺之的《女史箴图》《列女传》、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、唐寅的《吹箫图》《秋风纨扇图》、仇英《人物故事图》等等,还有谢安东山再起、竹林七贤、王献之桃叶渡、恒子野遨笛步等故事,都是可以搬上舞台的。三十年来,黄强致力于中国服饰史研究,也对江苏和南京服饰文化史进行了挖掘,出版了《南京历代服饰》《六朝人的衣柜》等著作,他建议,江苏应该打造类似《唐宫夜宴》的节目,展示江苏历史底蕴和服饰文化。
(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)